为助力学子迈入科创领域、明晰发展路径,文理学院于11月20日晚上在E教310举办了科创竞赛经验分享座谈会。本次活动邀请了电气学院电23606的李亮学长和商学院国贸专业2312的郑旻冉学长来为文理学院的同学进行科创竞赛经验分享。

座谈会上,李亮学长系统解读科创竞赛体系。聚焦学校A类赛事分类标准,详细介绍A1类国创赛、挑战杯等顶级赛事的申报要点,以及A2、A3类赛事的特色优势,明确学科竞赛、学术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的差异化定位。针对学子关切的加分政策,解读了其他学院的评奖评优细则,为学生参赛提供清晰指引。
在科研历程分享环节,李亮学长结合多模态信息融合研究方向,以挑战杯获奖作品“基于动态感知的全自动充电手”为例,从项目选题、痛点解决、竞品分析到技术落地全流程拆解,揭示“技术突破+商业可行+社会价值”的项目核心逻辑。同时分享宝贵答辩经验,建议在场的同学要注重演讲稿打磨、礼仪规范与自信表达,回答问题需分点清晰、实事求是,为参赛学子提供实用技巧。


来自商学院的郑旻冉学长从商科学生的个人科创参赛经历分享了关于科创竞赛的参赛时机与类型选择等常见问题。他通过自身经验及成果,鼓励大一新生尽早以学习心态参与赛事积累经验,建议根据自身专业与兴趣选择学科类、技术类或创新创业类赛事,强调跨专业组队与指导教师沟通的重要性。此外还针对文理学院同学们提出差异化建议,助力不同专业学生找准科创切入点。
关于大创项目,郑旻冉学长详细介绍申报流程与方向选择策略,建议通过大创项目赋能论文发表与科创竞赛,提升项目性价比。此次分享会,学长以从容大方的形象向同学们进行经验分享,充分展示了他作为路演、答辩负责人的专业水准。现场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学长就项目选题、团队管理、PPT制作等问题逐一解答,干货满满。


此次文理学院科创竞赛分享座谈会的举办,为同学们系统地介绍了大学期间的竞赛类型,并且两位学长都分享了自己的参赛项目和备赛经验,有效地解答了同学们“什么是科创竞赛”、“如何准备科创竞赛”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参与科创的热情。未来,学院将持续开展多项活动,助力更多学生在科创竞赛道路上实现突破,为学院营造良好的科研竞赛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学心得体会:
物理2511段守滨:听郑学长一席话,从“想法”到“奖杯”的三重修。郑旻冉学长的分享,揭开了科创竞赛的神秘面纱。一份获奖计划,不仅需要清晰的商业逻辑,更要像“木雕文创”般拥有动人的故事内核。他特别强调,多学科交叉的团队是坚实基础,而“一天路演至少5遍”的反复锤炼,则是从校赛走向国赛的关键。原来,每一个闪耀的奖杯背后,都是系统规划与极致执行的完美结合。
物理2512卢陈杰:学长的分享让我明白,优秀的科创项目,一半靠做,一半靠“讲”。答辩现场不仅是展示成果,更是自信与逻辑的较量。化繁为简的表述、对核心创新的反复强调,都是让项目脱颖而出的利器。但比技巧更触动我的,是他鼓励我们敢于参与竞赛。我们常因追求完美而畏惧起点,却忘了敢于参与本身就是最宝贵的突破。这份勇气,比任何奖项都更值得喝彩。
供稿:陈佳愉
摄影:蒋天鸿
排版:王逸晨
审核:李志英老师
